2025年9月4日,由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主办的“迈向6G与智能铁路”主题学术讲座在北校区明德园创新大厦101报告厅顺利举办。维也纳工业大学Markus Rupp教授和Philipp Svoboda高级研究员和分别作了题为“ISAC: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s towards 6G and Smart Railway”、“Digital Twins and AI towards 6G and Smart Railway”的报告,学院副院长王威教授主持,信息工程学院共12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




Markus Rupp教授主要围绕ISAC 技术优势、定位技术方法演进、定位性能成果及展望三个方面展开。首先,Markus Rupp 教授提出蜂窝与定位信号复用思路,说明其带宽复用等优势,指出定位时存在信号折中、天线阵列优化等挑战。随后,他介绍了定位技术的演进,阐述了经典 LS、基于波束的现代 LS、机器学习(WiT、SWiT)及 PLAIN 等定位方法的原理与实现。最后,Markus Rupp教授展示了室内(如 SWiT 方法误差数据)、室外列车场景(低至 50mm 误差)的定位性能及 PLAIN 多目标定位优势,同时指出该领域仍有许多基础问题待解决。

Philipp Svoboda高级研究员主要围绕面向 6G 与智能铁路的数字孪生(DT)和人工智能(AI)技术的研究背景、核心实践及未来方向三个方面展开。首先,Philipp Svoboda高级研究员梳理了 2G 到 6G 的发展历程,指出未来无线网络需支持多样化服务,通过 AI 实现灵活管控,同时介绍了电信领域 DT 的定义、实体互动机制及面临的大规模、实时性等挑战。随后,他阐述了目前团队做出的核心实践,包括构建铁路连通性 DT、开展多列车多线路数据采集、分层抽样优化数据集、基于运营商数据评估轨道车厢,以及用深度学习建模传播环境并进行 AI 驱动的蜂窝网络优化。最后,Philipp Svoboda高级研究员总结了已创建铁路场景数据驱动 DT 模型等成果,并提出后续将进一步完善 DT 集成,推动其辅助 AI 优化网络以实现可靠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