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0人。
图1 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现场
我院赵祥模教授主持完成的“智能网联车路系统与可信测试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了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会前,赵祥模教授与其他获奖项目代表一道受到了习近平等领导同志的亲切会见,并合影留念。
项目主要完成人为:赵祥模,吴志新,杜豫川,纪中伟,惠飞,徐志刚,孟令军,耿丹阳,左志武,王钊。
主要完成单位为:长安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在5项国家与行业重大科研计划项目的支持下,针对智能网联车路系统与可信测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由长安大学牵头,联合7家行业知名单位,经过12年协同攻关和系统研究,在智能车载终端及通信模组、智能路侧感知与接入装备、交通服务云平台和智能网联车路系统可信测试工具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
1.首次研发了面向多模式服务的系列化车载终端及高可靠通信、高精度定位与精细化感知核心组件,形成国际国内标准并在国内外部分主流车企实现产业化应用,有效提升了我国车载系统智能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首次开发了面向车-路一体化和全域交通管控的智能路侧“感-通-算”集成装备与成套技术,实现全天侯、无盲区的多尺度交通目标精准连续感知,解决了异构交通主体高可靠信息交互和协同控制难题。
3.研发了融合车辆在途感知信息、道路时空资源实时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的交通服务云平台,突破异构、跨域、离散数据条件下的车辆状态与行为实时辨识技术,创建了道路时空资源演化分析模型,成功应用于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城市智能停车、物流及作业车调度等交通监管。
4.创建了基于金字塔模型的智能网联车路系统可信测试体系及全栈工具链,研发了世界首台虚实结合的智能网联车路系统加速测试平台,构建了“道路-环境-信息”耦合的柔性封闭测试场,解决了智能网联车路系统有限时空域内等效加速测试难题。
图2项目组研发的世界首台虚实结合的智能网联车路系统加速测试平台
图3项目组研发的自动驾驶虚实结合测试微缩仿真平台
图4项目组研发的智能网联车路系统交通服务云平台
图5项目组研发的大型车路协同物理信息系统全尺度综合测试平台
项目开发了4种类型92个型号的系列产品,研究成果获得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际发明专利27项、中国发明专利142项,主编与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28项,部分研究成果写入多项国际标准,形成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通过合作企业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制造、物流运输、智能交通等行业大量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促进了我国智能网联车路一体化技术发展,对于推动我国汽车与交通行业智能化、网联化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院积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主战场,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依托学院优势特色学科,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工作,瞄准行业卡脖子难题,产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为促进国家及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有力支撑了长安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