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系创建于1996年,该系现有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6年被评为长安大学名牌专业,2011年获批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特色专业,2014年被评为陕西省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增设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留学生)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开展全英文授课,2017年入选陕西高校“一流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系具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形成了由省级教学名师、长安学者等组成的2支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5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约200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与教学团队、专业建设成果等多项奖励。
电子信息工程系坚持“立足信息学科,面向三大行业(即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建筑工程)的发展理念,开设了《计算机高级编程技术》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通信原理》等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EI收录120余篇,已转化或应用的发明专利20余项,学生科技竞赛获奖300余项。
每年大约招收本科生80名,硕士生博士生约30余人。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政治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电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等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建筑工程等)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需要,能够综合考虑法律、安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具备工程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硕士博士的培养目标是立足“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公路交通行业为主要特色,在多传感器与阵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估值与自适应处理、现代信号处理及其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图像理解、智能交通环境感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将信息学科中的先进技术与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和建筑领域中的研究课题进行有机结合,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电子信息工程系合照